一、设计理念
安全性至上
抱箍连接隧道逃生管道连接简单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在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塌方、涌水、火灾等,为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逃生途径。其设计要能承受各种可能的灾害冲击,例如在塌方事故中,逃生管道要能够抵御掉落石块的巨大冲击力。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管道不会被轻易破坏,从而保障人员在管道内的安全。
便于逃生使用
管道的内径大小要适中,既不能过大导致占用过多隧道空间和增加成本,也不能过小影响人员通过的便利性。一般来说,内径在 600 - 800 毫米之间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人能够顺利爬行通过,同时还能携带一些必要的小型应急物品,如手电筒、小型呼吸器等。为了方便人员在管道内移动,管道内部的表面要尽量光滑,减少摩擦阻力。一些逃生管道采用了特殊的内涂层,使摩擦系数更小,人员爬行时更加省力,能够快速地通过管道到达安全区域。
二、安装细节
安装位置的精准性
在隧道施工期间,逃生管道通常安装在靠近掌子面的位置。掌子面是隧道施工中的工作区域,也是最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的地方。一般要求逃生管道的前端距离掌子面不超过 20 米,这样当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管道。在隧道运营阶段,逃生管道的安装位置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便利性。通常会在隧道侧壁或分隔带下方设置入口,并且入口处要有明显的标识,如发光标识、反光标识等,方便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快速找到入口。
逃生管道一般是分段安装的,因此管道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常用的连接方式承插式连接将一根管道的一端插入另一根管道的插口内,再通过密封胶圈等方式进行密封,这种方式安装相对简单快捷,同时也能保证连接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三、应用场景
抱箍连接技术特别适用于以下场景:1、长距离隧道施工:快速连接多段管道,形成连续逃生通道。2、复杂地址环境:适应隧道弯曲、岩层挤压等挑战,确保链接稳固。3、紧急抢修:事故发生后,可快速修复或更换受损管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