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逃生屋一般建在隧道的哪些位置比较合适?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日期:2025-01-13 浏览:
隧道出入口附近
隧道出入口是人员和车辆进出的关键位置。在入口处设置逃生屋,可以为刚进入隧道就遭遇突发状况(如车辆碰撞引发火灾、隧道口山体滑坡等)的人员提供及时的避难场所。出口附近的逃生屋则能保障即将离开隧道却遇到危险的人员安全。例如,在一些山区隧道的出口,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导致泥石流冲向出口,出口处的逃生屋就可以成为人们躲避泥石流的安全岛。
隧道内间隔均匀分布
根据隧道的长度和设计规范,一般每隔一定距离(如 500 - 800 米)就应该设置一个逃生屋。这样的间隔可以确保在隧道中部发生灾害时,人员不必长距离奔跑就能找到安全的地方。例如,在一条 3 公里长的隧道内,大约设置 4 - 6 个逃生屋,能基本覆盖整个隧道区域,使任何位置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逃生屋。
弯道、坡度变化等事故易发点
隧道的弯道处是视野受限的区域,车辆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坡度变化处(如上下坡)则可能由于车辆刹车失灵等原因引发事故。在这些位置设置逃生屋尤为重要。当事故发生后,烟雾、火焰可能迅速蔓延,而逃生屋正好可以为受困人员提供紧急避难的场所。以高速公路隧道的弯道为例,车辆在高速行驶经过弯道时,一旦发生侧翻或追尾并引发火灾,弯道处的逃生屋就能让乘客迅速逃离火焰和烟雾的威胁。
通风井、联络通道等附属设施附近
通风井是隧道内空气流通的关键设施,联络通道则是连接不同隧道或隧道不同区域的通道。在这些附属设施附近设置逃生屋,一是可以利用通风井的通风条件改善逃生屋的空气质量,二是能够借助联络通道为人员提供更多的逃生路径。例如,当一条隧道因事故无法通行时,靠近联络通道的逃生屋可以让人员通过联络通道转移到其他安全的隧道区域。